陳允萍部落格

Peter, your best friend, always there for YOU.

【維護語言障礙弱勢者的訴訟權益 – 談我國司法通譯的問題】 陳允萍 主講‧李念祖律師 主持

每天在台灣遊訪、工作的外籍人士與長期定居的新住民,目前總數逾百萬,涉及行政或司法事件的情況很多,然而卻缺乏制度化的通譯系統。語言通譯不只是外籍人士必須仰賴,國人與外籍人士互動同樣有此需求。曾任台東縣警察局外事警員的陳允萍,從負責查緝非法外勞十幾年,到後來成立「台灣司法通譯協會」,免費提供通譯服務,並奔走各地演講授課,召募地方志工、協助培養通譯專業能力,他說:「善用公務上的權力,可以為人民實現幸福」。 依據《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》及我國兩公約施行法的規範,任何人受刑事控告或因其權利義務涉訟須予判定時,如不通曉或不能使用法院所用之語言,應免費備通譯協助之。
對於涉外案件而言,司法通譯制度不啻訴訟體制良窳的關鍵。 陳允萍長期觀察,實務上需要通譯的案件經常有「通」而不能「譯」,或者是「譯」而不能「通」的現象,語言不通的當事人在案件上無法維護「知」的基本權益。兼具外文與法律能力而投入通譯工作的人寥寥無幾;少數精通外文又瞭解法律者又未必有實務經驗,或本身的角色不適合在個案中擔任通譯的工作,縱因行政上的便宜使之權充通譯,不乏證據無法採用或是案件必需重新調查或重審的狀況;未依程序所採用的證詞/證據,將來更可能影響繫爭事項的認定與實質正義的伸張,間接地侵害了相關當事人的權益。
陳允萍深切關心司法通譯相關問題,看到制度有所不足,在許多活生生的案件中,語言不通的需求者無從選擇,只能屈於體制現況,不時發生悲劇,因而致力尋求改善,自行招募相關領域的人士,在沒有在任何資源的情況下,創立了「台灣司法通譯協會」這個全國性的非政府組織,雖然不被實務界所看好,但他克盡所能,毫不退縮。 今天藉著這個機會,讓大家明白陳允萍的努力與所遇到的難題~~
陳允萍 中央警察大學外事警察研究所畢,臺東縣外語通譯協會理事長、台灣司法通譯協會創辦人。
李念祖律師 集律師、大學教授及仲裁人等身份於一身。專長於爭議調處、跨國仲裁、大眾傳播、商業訴訟、憲法訴訟與人權保障。